什么是觸摸屏技術?觸摸屏發展史
為了操作上的方便,人們用觸摸屏來代替鼠標或鍵盤。 觸摸屏由觸摸檢測部件和觸摸屏控制器組成,觸摸檢測部件安裝在顯示器屏幕前面,用于檢測用戶觸摸位置,然后將相關信息傳送至觸摸屏控制器;而觸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從觸摸點檢測裝置上接收觸摸信息,并將它轉換成觸點坐標,再傳送給CPU。它同時能接收CPU發來的命令并加以執行。
觸摸屏由安裝在顯示器屏幕前面的檢測部件和觸摸屏控制器組成。當手指或其它物體觸摸安裝在顯示器前端的觸摸屏時,所觸摸的位置由觸摸屏控制器檢測,并通過接口(如RS—232串行口, USB等)送到主機。 目前觸摸屏已經由單點觸屏發展到實現多點觸屏。
1971年,美國人SamHurst發明了世界上***個觸摸傳感器。雖然這個儀器和我們今天看到的觸摸屏并不一樣,卻被視為觸摸屏技術研發的開端。當年,SamHurst在肯尼迪大學當教師,因為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圖形數據而不勝其煩,就開始琢磨怎樣提高工作效率,用***簡單的方法搞定這些圖形。他把自己的三間地下室改造成了車間,一間用來加工木材,一間制造電子元件,一間用來裝配這些零件,并***終制造出了***早的觸摸屏。這種***早的觸摸屏被命名為“AccuTouch”,由于是手工組裝,***生產幾臺設備。1973年,這項技術被美國《工業研究》雜志評選為當年100項***重要的新技術產品之一。不久,SamHurst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并和西門子公司合作,不斷完善這項技術。直到1982年,Sam Hurst的公司在美國一次科技展會上展出了33臺安裝了觸摸屏的電視機,平民百姓才***次親手“摸”到神奇的觸摸屏。
從此,觸摸屏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于公共服務領域和個人娛樂設備。人們逐漸習慣用“摸”的方式,在電子售貨機上選購商品,在卡拉OK機上點播歌曲,在銀行、醫院、圖書館、機場查詢自己需要的信息。觸摸屏早期多被裝于工控計算機、POS機終端等工業或商用設備之中。賦予了使用者更加直接、便捷的操作體驗之外,還使手機的外形變得更加時尚輕薄,增加了人機直接互動的親切感,引發消費者的熱烈追捧,同時也開啟了觸摸屏向主流操控界面邁進的征程。
科技總在不停進步,以往的觸摸屏多采用電阻式,一次只能感知一個位置的觸摸。而電容式觸摸屏搭配專用軟件,可以同時處理多根手指的觸摸指令。
觸摸屏技術還不斷被開發出新的用途,甚至不局限在圖形界面領域。日本公司下屬的一個研究所,已經研制成功一種觸摸操縱裝置,可以依據手指觸摸的位置及力道,控制機器人手臂動作。該裝置是把觸摸傳感器裝進一個鋁制的圓柱內,就像一個操縱桿,只需用一根手指觸摸操縱桿的任一部位,傳感器就能分辨出手指移動的距離和壓力強度,將其轉化為機械手的運動。要知道,以往的機械手運動,需要操縱者按動多個按鈕,還要仔細輸入移動軌跡的數據方可執行,并且不能斜向運動。該研究所未來的研究目標是把操縱桿進一步改進成球形,以實現全方位多角度自由移動。